洪升年表简编 - 《长生殿》作者生平

清世祖福临顺治二年(1645),一岁
 
夏,清兵南下杭州。洪起鲛携妻黄氏避兵山中,暂居费姓农妇家。七月初一日早晨,在旭日东升的金色朝晖里,一个婴儿呱呱坠地,这个婴儿就是洪升。
 
洪升出生后,无一块布做衣服,又无奶喂。
 
弥月返回杭州,几乎被清兵盘查夺走(见《啸月楼集》卷二《燕京客舍生日怀母作》)。
 
七月初二日,其中表妹黄兰次生。
 
其父母约皆十八岁。外祖父黄机三十四岁。
 
顺治三年(1646),二岁
 
黄机应乡试中式。
 
清兵于六月陷浙东,八月自浙入闽,隆武帝被俘遇难。十二月郑成功起兵海上以图恢复。
 
顺治四年(1647),三岁
 
黄机中进士,选庶吉士。
 
正月清兵攻破肇庆,永历帝奔桂林。
 
李自成旧部郝摇旗等与明将领何腾蛟联合,于十一月,大败清兵于全州。
 
四月,清松江提督吴胜兆计划复归明鲁王,事泄被诛,陈子龙、夏完淳等同时遇害。
 
顺治五年(1648),四岁
 
清江西总兵金声桓、广东提督李成栋于正月及四月先后降于永历帝。八月,永历帝还居肇庆。
 
湖南农民军围长沙;山西、陕西农民军纷纷攻击清兵。
 
顺治六年(1649),五岁
 
正月至三月,金声桓、何腾蛟、李成栋先后遇害、溺死。
 
十月,明鲁定西侯张名振等奉鲁王进驻舟山。
 
顺治七年(1650),六岁
 
季弟中令生。
 
八月,郑成功夺取金门、厦门。
 
十一月,清军连破广州、桂林,永历帝奔南宁。
 
顺治九年(1652),八岁
 
二月,孙可望迎永历帝至安龙府。
 
顺治十年(1653),九岁
 
幼年常偕弟妹于虞氏水香居嬉戏。
 
同中表妹黄兰次两小无猜,“编荆游憩”。
 
顺治十一年(1654),十岁
 
自幼爱读书,童年即能诗。父亲为他聘陆繁为师,爱业诗文。陆父明亡不降,在杭殉节,繁誓不仕清,其志节、学养对幼年洪升有很大影响,直至十三、四岁。
 
顺治十四年(1657),十三岁
 
黄兰次随父入燕,洪升“北望愁我心,踯躅俟还辙”(《啸月楼集》卷一《寄内》)。
 
十一月,因江南科场舞弊案,其表丈钱开宗被处以绞刑,家产妻子籍没。钱子肇修年仅八岁,亦被系入狱,不久释归。二人关系密切,洪升十分同情肇修。
 
顺治十五年(1658),十四岁
 
七月,郑成功与张煌言会师,北上屯驻舟山。
 
顺治十六年(1659),十五岁
 
洪升能诗,“早擅作者之林”。以本年为沈谦妇卒所作《为沈去矜先生悼亡四首》为最早。
 
从精通音韵的毛先舒学,刻苦攻读,得毛氏真传;又与师执柴绍炳、徐继恩、张丹、沈谦、张竞光游处,深受熏陶。
 
顺治十八年(1661),十七岁
 
正月,顺治帝死;子康熙继位。三月,郑成功进兵台湾,十二月收复台全境。七月,金圣叹等因“哭庙案”被诛。十二月,永历帝政权灭亡。
 
著《诗经韵注》。毛先舒为之作序,称赞洪升“穷极元古,旁参博稽”。毛氏和同乡陆圻、柴绍炳、丁澎、孙治、张丹、吴百朋、沈谦、虞黄昊、陈廷会合称“西泠十子”。他们意气相投、诗文相交,并以志节互勉,洪升受之熏陶,才学日进。
 
清圣祖玄烨康熙元年(1662),十八岁
 
夏与陆次云泛舟西湖,遇雨,遂宿湖心亭。
 
四月,吴三桂在昆明绞死永历帝父子。五月,郑成功卒于台湾,其子郑经统率部属。
 
十一月,鲁王殂于台湾。
 
康熙二年(1663),十九岁
 
庄廷“明史狱”中,庄被戮尸,株连处死七十馀人。“西泠十子”中陆圻(字讲山)及其子陆寅、侄陆繁均株连入狱。五月被释后,陆圻出游不知所终。洪升曾作诗:“君问西泠陆讲山,飘然一钵竟忘还。乘云或化孤飞鹤,来往天台雁荡间。”(《答人》,见金埴《不下带编·杂缀兼诗话》卷二)充满对陆圻的敬羡之情。
 
黄兰次自燕京返。
 
十月,清兵攻陷金门、厦门。
 
康熙三年(1664),二十岁
 
七月初一,洪升生日,又同黄兰次成婚。黄兰次生于七月初二。二人从小青梅竹马、两小无猜,亲友家长以为“天作之合”。前来贺喜的文士各以“同生曲”为题,赋诗赞贺。并结集成书,名曰《同生曲》,其师陆繁为之写了一骈文序。后流布杭城,传为佳话。
 
七月初七,新婚燕尔,又是乞巧节,夫妇二人沉浸在蜜月绸缪之中。时宴于黄彦博宅,黄彦博已举进士,选庶吉士。
 
作《七夕·时新婚后》:“忆昔同衾未有期,逢秋愁说渡河时。从今闺阁常携手,翻笑双星惯别离。”(见《稗畦集》)正是二人忆少时情谊、论牛女传说及新婚愉悦心情的表露。
 
黄兰次归宁,洪升作《寄内》,述思念之情。
 
章培恒先生考证,《诗骚韵注》成书于是时。
 
康熙四年(1665),二十一岁
 
黄彦博卒,作《遥哭黄泰征妇翁七首》。
 
季弟中令于秋日随父入燕,作《别弟》诗。
 
康熙五年(1666),二十二岁
 
洪升与二弟洪昌(字殷仲)借寓南屏山僧舍读书。同读的还有陆寅,“日与论文”,非常欢洽。
 
秋,作《秋日南屏怀王丹麓》套曲,是有年代记述的最早散曲作品。初露才华。
 
康熙六年(1667),二十三岁
 
与张台柱、张云锦、陈蕴亨、赵瑜及毛玉斯游处。
 
十一月十七日,与李式玉、丁潆、沈叔培、陆繁、张振孙、周禹吉宴集张竞光宅,欢甚。
 
频年来,臣吏贪污、横征暴敛,民生困苦。
 
康熙七年(1668),二十四岁
 
初春,洪升由杭州赴北京国子监,开始了艰难的仕途奔波。沈谦诸人以诗赠行。
 
自镇江北渡,至盱眙、泗州,渡淮遇雪。过灵璧,过丛台、钜鹿,渡滹沱河,皆有诗。入京后,目睹明王孙沦落失魄,作《夏日偶感》、《王孙行》等诗。
 
顾炎武辑刻“逆诗”案,罗知名之士三百多人。十月“狱始解”。
 
康熙八年(1669),二十五岁
 
四月,康熙帝亲至国子监祭奠孔子,洪升作《恭逢皇上视学释奠先圣敬赋四十韵》,对皇上驾临热情赞颂。翌日,随孔疏圻入宫恭进谢表,每人均得到一份赏赐,作《太和门早朝四首》等诗。庆幸激动之馀,自伤不遇。并于季秋南返。归途赋诗多首,如《北归杂感四首》、《归舟作》等诗,写失意苦闷之情。
 
康熙九年(1670),二十六岁
 
正月至二月,好友柴绍炳、沈谦卒。
 
夏天,二弟洪昌赴京。寂寞之际外出游历。先游天雄,过济宁,至张秋,自秋冬至明春,往来于冀鲁豫的恩县、大名、长垣、滑县、县、淇县。目击履践,增长了见识,了解了民生疾苦。
 
康熙十年(1671),二十七岁
 
春自天雄返杭州。寻又游严州、越中。
 
秋,往游开封。久留当涂。因受其父姬妾谗构,又家遭盗劫,故有时遭“天伦之变”及“家难”之说。
 
康熙十一年(1672),二十八岁
 
春,与表弟钱肇修同游芜湖。肇修赴京,洪升赴大梁,取道江宁,二月经滁州至淮西。在大梁(开封)穷愁落魄,熬及年终,又回到杭州,至除夕,竟独处一室,孤灯寒,《壬子除夕》则“将其幽戚之情”化作含泪的诗句。
 
康熙十二年(1673),二十九岁
 
与父母别居后,身困潦倒,“时至断炊”。
 
夏,以诗寄汪鹤孙,自述坎。
 
黄机请假迁葬居杭,秋,陪黄机游葛仙祠。
 
女之则生。
 
“三藩”中尚可喜以衰迈请归辽东,吴三桂、耿精忠亦疏请撤兵,清廷皆从之。
 
十一月,吴三桂举兵反清。
 
康熙十三年(1674),三十年
 
早春,再次赴北京,过扬州,入山东,抵京后,“栖遑无依”,以诗卷投在吏部任职的李天馥,李天馥大加赏识,遂安排馆舍,二人出同车,食同席,谈诗论文,“宵分不辍”。
 
七月,李天馥宴客,洪升赋诗,天馥嗟叹称善。重九,天馥招游,洪升酒酣落帽,浩然长啸,宾各侧目,天馥面对洪升狂态无所介意。
 
吴三桂于二月攻占长沙、岳州等地。
 
郑经于六月攻取泉州、漳州,后又克潮州。
 
康熙十四年(1675),三十一岁
 
洪升暮春离京返杭,道经开封,初夏入江南境。沿途均有诗作。
 
五月,编《啸月楼集》,黄机为之序。
 
秋,又赴京。李天馥以其诗送当时诗坛巨擘王士祯,士祯亦激赏之,并收洪升为弟子,“过从甚密”。
 
《沉香亭》传奇脱稿,将手稿送好友毛玉斯看,是为《长生殿》初名。
 
秋末,其父至京辩冤,寓居萧寺。与父及仲弟昌共度除夕。父子相聚,暂忘飘零之苦。其《送父》诗哀伤叹嗟,分外感人。
 
康熙十五年(1676),三十二岁
 
客居北京。
 
秋,仲弟昌侍父返杭,洪升送之,悲不自胜。作《送父》六首。
 
除夕,忆去岁与父兄欢聚,倍加伤感,见其《丙辰除夕》诗。
 
康熙十六年(1677),三十三岁
 
客居北京,更加困顿。
 
夏染病在床,避居禅房。时久与妻子黄兰次一北一南,分别日久,仅靠书信联系。秋,女儿夭折。
 
冬,绝计返杭。王士祯等赋诗送行。遂取道开封南返,沿途目睹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,写下了《伴城书所见》等诗,记述乱离景象。
 
康熙十七年(1678),三十四岁
 
春,与其弟昌及妻女寓居武康(今属德清县)。
 
初夏后携家至京。
 
助陆次云辑《皇清诗选》。
 
正月,诏举博学鸿词料,洪升“未膺荐举”,陆次云深惜之。
 
自抵京,以卖文度日,虽贫甚而傲岸如故。
 
除夕,作《戊午除夕》诗抒发沦落之情。
 
子之震生。
 
康熙十八年(1679),三十五岁
 
元日,作《己未元日》诗,感叹身世。
 
冬,其父洪起鲛被诬,判为遣戍,其母连坐。但无人肯为解难。洪升哭告无门,“徒跣号泣”,昼夜兼程,赶回杭州。“长途四千里,一步一沾衣”(《稗畦集·南归》)。长途跋涉,又黑又瘦,令人哀叹。但在陪侍父母北上时,途中遇赦。
 
《沉香亭》因毛玉斯认为“排场近熟”,而删去李白,加李泌辅佐肃宗中兴情节,改名曰《舞霓裳》,突出了杨贵妃。
 
康熙十九年(1680),三十六岁
 
春,他送父母回杭州。旋又赴京。
 
寒食,作《寒食》诗,自伤飘泊。
 
秋,吴仪一自奉天来京,假寓洪升处,尝论及《牡丹亭》。吴氏为洪升的议论叫绝。洪升卧病。
 
康熙二十年(1681),三十七岁
 
二月,洪升与王泽弘、宋荦游盘山,皆有诗纪游。洪升有《奉陪王昊庐先生游盘山八首》。又与泽弘结识盘山高僧智朴,领悟禅机。
 
又行经蓟州龙门、三河县、雷家庄诸地,三月至沙河,每到必有诗。《京东杂感》十首即缅怀明室,悼念民生疾苦。
 
冬,返杭省亲。
 
郑经于正月病卒。十月吴世杀。自吴三桂反清,至是八年,最终平息。
 
康熙二十一年(1682),三十八岁
 
春初,其二弟洪昌卒。
 
秋,孙都生赴衡阳知县任;重阳后王泽弘南归,忍泪送别。洪升均有诗作送行。乔莱编《使粤集》竣,洪升为作跋。
 
康熙二十二年(1683),三十九岁
 
二月,往游苏州。谒江苏巡抚余国柱于南京,欣然接受余的捐助,娶一邓姓苏州女子为妾,带到北京。他的一些友人纷纷作诗贺。其中蒋景祁赠诗云:“丈夫工顾曲,霓裳按图新。大妇和冰弦,小妇调朱唇。不道曲更苦,斯乐成天真。”(《出都留别》第七章之七《洪布衣思》,见《皇清诗选》卷五)可见黄兰次与邓氏相处融洽。当时,封建士大夫以此为风流韵事,洪升未能脱俗。
 
冬,往游开封,不久返京。
 
七月,郑克以台湾降清。
 
康熙二十三年(1684),四十岁
 
与黄虞稷、周在浚、阎若璩、万言、周篁、吴雯、佟世思、王嗣槐、沈日、李符、沈季友往来唱和,“月举一会”。
 
十一月,王士祯奉使祭告南海,洪升因往饯行。
 
康熙二十四年(1685),四十一岁
 
五月,御史钱钰疏劾山西巡抚穆尔赛,穆及山西藩司那鼎不久均被革职。这是当时以徐乾学为首的汉族官僚集团“南党”对以满族大学士明珠为首的满族官僚集团“北党”的斗争和掊击。洪升对钱钰着意颂美,作有《赠朗亭侍御》诗。
 
秋,释智朴寄赠黄精,洪升以诗相谢。
 
传奇《织锦记》(一作迦《文锦》、《织锦文记》)、杂剧《天涯泪》,作于去年冬至今年春夏,亦“以寓其思亲之旨”。
 
康熙二十五年(1686),四十二岁
 
正月,与钱钰观灯。
 
二月,“归里觐省”。高士奇、冯廷、徐嘉炎、毛奇龄、周以诗赠别。洪升作《长安》诗,“慨叹政事之违失”。途经济南,晤周在都、钱钰;过维扬,访汪鹤孙;又与孙枝蔚宴饮,欢甚,均有诗赠答。
 
三月,抵杭,广为交往。曾往访金张、张吉。
 
夏,至嘉兴。晤李良年。不久返杭。
 
秋,客游衢州。衢州为李之芳与耿精忠军相持之地,时遭水灾。洪升哀衢州人民之遭遇,伤自身之飘零,作《衢州杂感十首》,旋返杭,已在冬日。返杭后,以所作诗示朱溶,朱大惊服。
 
黄机卒。
 
康熙二十六年(1687),四十三岁
 
正月,朱溶、戴普成编成《稗畦集》,并为之序。
 
不久,赴苏州,晤邱象升;寄诗谢余国柱上年离京后对留京家人的赡赠。
 
夏,以诗上江苏巡抚赵士麟。旋赴江阴,寓知县陆次云署,甚受优礼。又与当地士子文人陶孚尹,文士沙张白、徐章、朱廷、赵鸣銮、盛树廉、惠润、邓镛、曹汾等,儒学教谕饶复亨、训导陈寅亮为友,赋诗、登山,“凭吊遗迹,悲慨身世”。
 
吴绮、钱澄之、余怀、宋实颖、曾灿、杨体元先后到江阴,洪升与之游处,作诗赠答。
 
除日,与陆次云同游君山,有诗纪事。
 
余国柱于二月迁武英殿大学士。
 
康熙二十七年(1688),四十四岁
 
正月,自江阴赴京,朱廷赠诗、饯行。过武进,与孙凤仪、吴阐思共宴游。至江宁,寓王泽弘园。二月,经扬州,过高邮,结友赋诗。
 
改《舞霓裳》为《长生殿》,先后十年,三易其稿。同徐麟“审音协律,无一字不慎”,“传唱甚盛”。即洪升所谓:“盖经十馀年,三易稿而始成。”
 
《闹高唐》、《孝节坊》等剧均已撰成。
 
江南道御史郭,于二月劾奏明珠、余国柱及尚书佛伦等结为朋党,因罢明珠大学士职,革余国柱职,解佛伦任。郭实受徐乾学所授意。朋党相争,贻害无穷。康熙二十八年(1689),四十五岁
 
春,与王泽弘游张氏园,有诗。
 
入京后,穷愁潦倒,以诗简高士奇,又上诗徐乾学,有倾向“南党”之嫌。
 
八月,招伶人于宅中演《长生殿》,都下名士多往观。明珠党人欲借以排除异己,给事中黄六鸿弹劾他在“国恤”(国丧日,即皇后佟氏七月甲辰病逝)期间张乐为“大不敬”,系洪升于刑部狱。终被革去国学生籍。观剧者朱典、赵执信、翁世庸革职,查慎行、陈奕培亦被革去国学生籍。共被革职、除名五十多人。洪升因《长生殿》之祸,萌发了避世念头。
 
康熙二十九年(1690),四十六岁
 
三月,洪升骑驴出京,到盘山青沟禅院晤智朴,作诗述悲愤之情,欲求解脱。智朴同他游卫公庵、天城寺;又由僧德风陪同遍历盘山诸胜迹,颂诗甚多,时杂出世思想。
 
居盘山十馀日,又作《别盘山》诗。
 
秋,吴雯以诗见赠,劝归杭州。
 
康熙三十年(1691),四十七岁
 
春,自京南归,而家眷仍暂居京师。道经江阴,返杭州。
 
夏,与顾豹文、王嗣槐往处州访刘廷玑。五月五日,廷玑招三人宴集,有诗。
 
秋,赴京接眷属。家属生计维艰,旋携家返里。王泽弘、李天馥以诗饯行。归里后,愈加潦倒。与金埴为忘年交,醉辄共歌《长生殿》(稿本)。
 
山东巡抚佛伦于四月弹劾徐乾学及钱钰“徇庇贪吏”,徐、钱皆被革职。
 
十一月,康熙帝下谕严禁结党倾轧,党争渐告平息。
 
康熙三十一年(1692),四十八岁
 
春,作《西湖竹枝词》,刘廷玑有和诗。
 
夏,与廷玑同至虎跑烹茶、赋诗。
 
次子之益生,为妾邓氏所生。
 
康熙三十二年(1693),四十九岁
 
王锡及沈用济、伊洄、朱虞夏、毛宗、蔡守愚、汪、吴作梅、郑江、钱、王起东、吴梅先后来受业。
 
子之震完婚。
 
秋,赵执信以诗见寄。
 
颜光奉命典浙江乡试,来访洪升父,因代父作诗相赠。
 
康熙三十三年(1694),五十岁
 
颜光按临会城,之震往应试,洪升致函乞予照顾。
 
七月,康熙帝命徐乾学、高士奇等至京修书。
 
秋冬间,往合肥访李天馥,车辙所止,人辄敬仰礼遇之。过苏州,有诗题唐寅墓。返里后,之震得子,加之家难平息,洪升深感快慰,于孤山买地盖房,曰“稗畦草堂”,为长住计,安度晚年。
 
女之则为《吴人三妇评牡丹亭》作跋。
 
康熙三十四年(1695),五十一岁
 
《长生殿》授梓,门人汪作序。不久毛奇龄来杭医,又乞为《长生殿》作序。
 
朱襄来杭,索观《长生殿》稿本。
 
康熙三十五年(1696),五十二岁
 
春,游江宁,过武进,晤刘雪恒、陈玉,又与孙凤仪游处。至江宁,邂逅杨友敬,为之校勘白朴《天籁集》,“怂恿版行”。遂返杭州。
 
秋,赵执信游粤东,道经钱塘,与洪升晤,情好如初,有诗赠答。
 
康熙三十六年(1697),五十三岁
 
春,刘廷玑以公来杭,寻返任所,洪升送至富阳而别。
 
暮春,赵执信自粤还,重过钱塘,约洪升与吴仪一遍游湖上诸胜景。
 
秋,至苏州。苏州文士凑钱召名剧班演《长生殿》,江宁巡抚宋荦亲为主持。在虎丘搭台,时“画船密集,灯火万点,水陆观众蜂拥蚁聚”,极一时之盛。洪升的学生王锡的《闻吴门演〈长生殿〉传奇一时称盛不得往游与观有作并小序》有详细的描述。时洪升在座,“狂态复发,解衣箕踞,纵饮如故”(尤侗《长生殿》序)。并请尤侗作序,如上所引。
 
康熙三十七年(1698),五十四岁
 
过汪园,时汪煜宰镇远,写诗怀念。
 
秋,闻蟋蟀,作《蟋蟀》诗,自伤衰老。
 
康熙三十八年(1699),五十五岁
 
春,游湖上,作《己卯春日湖上》诗。
 
以次子之益嗣与弟昌为子。
 
为王锡评《啸竹堂集》。
 
为褚人获《坚瓠补集》作序。
 
李天馥卒。
 
六月,孔尚任撰成《桃花扇》传奇,遂盛行于世。
 
秋,康熙帝命内侍索剧本观看。不久孔尚任被罢官。人多疑其因《桃花扇》而招祸。
 
唐熙三十九年(1700),五十六岁
 
五月,与徐逢吉、陈煜、沈用济泛舟西湖,遇毛际可于段桥(断桥),入席畅饮。
 
顾卓来杭,以岳端《扬州梦》出示,为之作序。
 
六月,朱襄来杭,索《长生殿》上半部读之,为作序。
 
康熙四十年(1701),五十七岁
 
为张奕光评选《文集》。奕光与洪升唱酬诗及题《长生殿》诗均在集中。
 
金埴因丧偶离杭,今重来。所居寄亭,与洪升宅近在咫尺,二人常偕步东园,并诵诗。
 
立夏前一日,与毛奇龄、朱襄、姚际恒、苏轮、顾之、柴世堂、钱、张奕光、吴陈琰、吴焯等二十三人在城东药园送春并分韵赋诗。又宴集吴焯瓶花斋。并同吴焯等暮泛西湖,均有诗赠答。
 
同毛奇龄、朱襄、丁潆、陈清、钱璜诸人集乌石山房,分韵赋诗,释得信亦与游处。
 
朱彝尊来杭,以诗相赠。
 
秋,王泽弘邀游江宁。友人赵瑜亦在江宁,均有诗。
 
冬,遇阮尔询于长干寺,赠以诗。与王著交,其兄王曾作诗题《长生殿》传奇。冬末,从江宁返,在苏州“度岁”。
 
康熙四十一年(1702),五十八岁
 
自吴返,请朱彝尊作《长生殿》序。朱又有《题洪上舍传奇》诗。
 
夏,往游江宁。以《长生殿》示王廷谟,王激赏之,并为作序。
 
夏秋卧病两个多月。
 
冬,自江宁返杭。金埴有《洪升思硏归自金陵》诗。饮王锡斋中,有《初冬饮王百朋斋中作》。
 
康熙四十二年(1703),五十九岁
 
春,同孙凤仪往皋亭观桃,孙有诗纪事。
 
孙凤仪招伶于吴山搬演《长生殿》,洪升偶遇,二人以诗赠和。
 
撰成《四婵娟》杂剧,仿明徐渭《四声猿》体例,系四个单折短剧。分别写谢道蕴咏雪,卫茂漪向表弟王羲之传授簪花格书艺,李易安与赵明诚夫妇品茗论史佳话,管仲姬与赵孟伉俪泛舟江上画竹作歌抒怀情事。惠润为之作序。剧中仍有讽讥人情世态之辞。其中有洪升与黄兰次夫妻长期同舟相济、感情老而弥笃的影子与人生感受。曲辞更精警雅洁,技巧更老到纯熟。
 
腊月,曹寅寄示杂剧《太平乐事》,为作序。
 
为吕熊评点《女仙外史》,且欲取练霜飞、刘松碧事为作传奇。终因意外丧生而未果。
 
《长生殿》上半部刻竣,下半部付刻。
 
康熙帝第四次“南巡”,三月还京,十月又“西巡”至西安。“巡幸”所过,民生艰难。康熙四十三年(1704),六十岁
 
三月,应吴焯之邀,同张远、顾嗣立等宴享于青萝书屋;又宴集于吴焯瓶花斋,均有诗。
 
暮春,江南提督张云翼邀游松江,延为上宾,开长宴,集嘉客,为演《长生殿》助觞。洪升对武将悍卒亦欣赏缠绵悱恻的《长生殿》而深感欣慰。曹寅闻之,亦邀洪升于江宁,集大江南北名流文士为胜会,独置洪升为上座,在江宁织造府观演《长生殿》。曹寅与洪升二人边翻剧本边观剧,对伶人表演一一评论。如此连演三昼夜,一时传为盛事。
 
曹寅读稗畦诗卷,感而赠诗。
 
后告别曹寅返江宁,船经乌镇,友人请他上岸饮酒,酒后登舟,夜已很深,加之大风骤起,船上灯烛尽灭,洪升醉态酩酊,醉步踉跄,失足堕水,无从捞救,了结一生。时恰六月初一日。
 
《长生殿》刊印甫成,人们对洪升之死震惊惋惜。王士祯、金埴、徐逢吉、吴陈琰、戴熙、景星杓、李孚青、王蓍、郑景会诸士林友朋皆吟诵哀挽。
 
阎若璩、高士奇、吴雯、尤侗卒。
 
洪升遇难的六月初一,正是杨玉环的生日,也是唐明皇在长生殿上命梨园演奏新曲之日。如此巧合,难怪人们附会,是不是因创作《长生殿》而被唐明皇、杨贵妃的“神灵召归仙乡”?